一个人生活 一人暮らし

P.S. 2021年读50本书的目标,这是第三本

谷川俊太郎的《一个人生活》是最近读的散文集+日记集,感觉和之前蒋勋的《孤独六讲》有类似之处。

但是“讲”是有点讲义和教育意味,但是这本书更加随性,几乎是想到什么写什么。

我不是擅长读诗的人,尤其是现代诗,能够背诵的不过是中小学要求的那些,现代诗体最入心的是《致橡树》。所以作者的另外一本诗集,看了两眼就没有看下去了。

整理一下摘抄发现居然最多的是关于生死观的摘抄。

恋爱与家庭

目光邂逅容颜,肉体邂逅肉体,心灵邂逅心灵。

恋爱虽然是件小题大做的事,但是谁都没有嘲笑它的资格。

到了如今这个年纪,我也终于意识到,对男人来说,家庭的基础往往在于恋母情结。对于家庭的理解,且不论对错,相较于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的家庭而言,我更倾向于认为家庭是由宽松的纽带而联系在一起的个人的集合。纵使血脉相连,纵使共同立下结婚誓言,对除自己之外的人来说,都可以将其看作他人,这样的时代已经来临。

婚礼、葬礼与死亡

你越想着要祝福眼前的新人,担心的种子越会在心里生根发芽,挥之不去。
你意识到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并不是一片美好光明的同时,却还要硬挤出一副让人感觉充满希望的笑脸,边吃着放凉了的龙虾,边笑脸相迎地说着祝福的话语,想来,出席婚礼必定是件很难受的事吧。

在这一点上,出席葬礼就要轻松多了。因为葬礼上你不需要思考未来,所以你没有什么担心的必要。也不会因为思考未来而变得情绪低落。即使你要思考未来,你所想的,至多也只不过是世俗理解中的死者往生后的世界,你至多也只能幻想一下这种不知所云的地方而已,由于这种思索根本就没有一个称心如意的答案,所以反而会轻松很多。

我想,人如果也能像狗一样,没有任何想要凸显自己价值的炫耀心理的牵绊,老老实实地迎接死亡就好了。但是上天不会如我所愿,大概是因为我们还背负着精神这样一个麻烦的东西的缘故吧。对其他生物来说很自然的死亡方式对人来说变得不自然,而是被看作一种异常的东西。死亡变成了一个不得不思考的宏大主题,一项必须完成的伟大事业,一种值得报道的震惊事件。

她写道:“自杀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态度给予自己一个好的结束,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正好等同于病态的自杀与理性的自杀之间的差异。”她认为“决定从人生舞台谢幕的意志,与破坏摧残生命的意志,这两者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对于她的这些想法我的确有共鸣之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那样处心积虑地计划死亡的做法,不知为何让我感觉有些自作聪明。

我曾经在乘坐直升机参观大峡谷时聆听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直升机从飞机场起飞后暂时在平坦的林地上空飞行,那个时候我听的是《火之战车》。突然间深达一千六百米的峡谷在下方如巨兽般张开血盆大口的时候,音乐一瞬间切换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已经热泪盈眶。

我讨厌死之前经历痛苦,折磨着亲属和他人,但我认为死亡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虽然告别这个世界会让人感到寂寞,但同时我对人死之后会变成什么样也抱有一份好奇。如果你问我对于未来有什么期待的话,我会回答说希望精神健康地死去

不知谁这样说过,比起婚礼更喜欢葬礼。葬礼的概念里没有未来,
只有过去,所以轻松自在;婚礼的概念里没有过去,只有未来,所以连忙里偷闲都不能。老年的一个好处是,你会逐渐地觉得社会免除了自己很多的责任义务,虽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你不需要再为别人贡献什么了,自由地享受余下的人生就好。

收音机与玛德琳蛋糕

古旧收音机的魅力之一在于它有一种独特的气息。就好像有名的普鲁斯特的玛德琳蛋糕一样,它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莫可名状的娇弱的乡愁。

玛德琳蛋糕:当今在法国乃至世界各地都十分流行的贝壳状甜点。据说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吃到了这种点心,熟悉的味道唤醒了沉睡在心底的所有回忆,他开始回想自己的一生,《追忆似水年华》由此才得以诞生。随着这部小说获得举世的赞誉,玛德琳蛋糕这种原本作为家常甜点而存在的点心,几乎成了回忆与旧时光的代名词。如今,它已名列全世界蛋糕里登堂入室
的级别,从而受到人们的追捧。——译者注

这个意象好好啊,引申也很有意义。

诗歌与语言

与“私”相比,“仆”包含着一种易受伤的意味,我需要这种没有依靠的感觉。

“谷川先生为什么总写一些很无聊的诗呢?”我破罐破摔地回答说:“因为诗都是很无聊的啊。”

珍贵的日常

从日常的琐事中解脱出来,忘却与他人之间的纷争,也不忧心地球的未来,只享受这样的瞬间,然而,这样做心里还是稍微有些愧疚。

虽然我看不清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了将我推出场外而不断推我,但我清楚自己想要守护的是什么。简单来说,我想要守护的是让自己悠闲无为的时间。也许有人会说,那种东西想要多少有多少,但我没有这个自信。

光影

比起进入黑暗世界深处拨开迷雾的做法,他更加倾向于剥离出黑暗世界的华丽表层,然后将其转化成光明的做法,这是他的方式。

所谓寂寞

我暗自认为,理解当今时代的关键词之一,应该是“寂寞”吧。日本人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局面,每一个人都开始孤立起来。大家庭已经是往事了,连仅由父母与孩子构成的小家庭这一概念也逐渐不被谈论了,家庭形态正在崩溃。独居老人逐渐增多——我也是其中一员,不愿结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公司也正在逐步丧失其第二家庭的功能,在大城市,邻居也都是不熟识的陌生人。我们为了营造一个虚幻的可供归属的集体而四处拨打手机,花费大量精力在电子邮件里说着无聊的话,更多结伴去摇滚音乐会,在居酒屋聚会,参加可疑的宗教组织。在算不上大城市的丰荣,政府也提出了“振兴地方社区”的口号,希望赋予学校、图书馆类似文化馆一样的功能。生活在“和谐社会”的我们,是无法忍受“个体”的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