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贸易战争,覆盖范围包括中外商战,非常详实,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历史部分,因为我自身也是对外贸易参与者,尤其是现在的贸易摩擦对自己的境况也有很多影响,所以通过纵观历史也了解到里历史上的一些情况和趋势。
一、 17世纪之前的主要贸易战争
这一部分除了英国和荷兰的海战有大概的了解,其他两个其实是我不熟悉的,所以算是上了一门历史课。
汉萨同盟
- 德意志地区在12-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建立的商业同盟,
- 因为11世纪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皇权下降,所以城市结盟抵御外敌。
德语Hansa原来的意思是商人公会,后来转变成城市联盟,确保航行安全、减少关税摩擦,在14世纪与周边地区(挪威、丹麦、荷兰、英国)达到极盛
在15世纪因为内部冲突、外部压力(立陶宛与波兰统一,挪威丹麦瑞典形成了强大的统一国家、对同盟课关税,西班牙葡萄牙大航海)、自然因素(鲱鱼产卵从波罗的海转到北海,削弱了商业力量)
威尼斯与热那亚
- 热那亚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12、13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领头羊,只有威尼斯可以抗衡
- 威尼斯和热那亚依靠航海贸易和为十字军提供运输服务以及海军支持致富,双方进行了四次海战,最后一次海战中热那亚失去了地中海洞补的贸易航线控制权。
- 热那亚有世界最早的金融机构之一——圣乔治银行,两国在金融领域的贡献帮助建立了现代世界。
第乌海战)
葡萄牙vs(威尼斯、奥斯曼支持下的)埃及&吉吉拉特&卡利卡特、在印度西部第乌港进行的海战,最终葡萄牙舰队取得胜利,帮助葡萄牙壮大在亚洲的贸易。
英荷海战
荷兰位于北海东岸,南下必须通过英吉利海峡最窄处(多佛尔海峡), 第一次英荷海战中,荷兰虽然在地中海有优势,但是被英国封锁了多佛尔海峡。
第二次英荷海战中,双方本来出于拉锯战,但是因为1664-1665年黑死病扩散到英国,已经1666年的火灾烧毁大半伦敦,所以英国无力再战。1672年第三次英荷战争同样是荷兰胜利。
第四次英荷海战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副产品,英国对荷兰支援独立战争不满,而荷兰当时多年经济不振,国势已去。荷兰原本优势的海外殖民地和商队都被英国夺取。
二、 贸易战争促进大国崛起
美国
波士顿倾茶是茶叶走私集团为了维护自身走私利益而采取的对抗国家正常税收体制变革的行动,并不是完全正义的、反对保证的时间。美国一直有贸易保护主义的传统。
南北战争时期,黑奴制度虽然在政治上落后,但是不代表黑奴当时生活条件差,甚至不算差。北方为了保护制造业发展想要提高关税,但是南方富有的种植园主不希望看到高关税。
南部同盟手中有棉花这一商品利器,也使得英法不敢轻举妄动,但是随着埃及和印度棉花的出口扩大,欧洲对美国南部的棉花减轻,也就弥补了这一点。
这一类以高尚动听的口号来煽动公众舆论,实际上是保护个别人及少数集团的利益的做法,现在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但有时候的确非常奏效,极易蛊惑人心。
某种意义上,说得更通俗一点,其实美国的独立,就是茶叶走私集团(当然也包括其他的地方利益集团,类似于中国古代社会动荡时期的“地方豪强”)为了维护茶叶走私的利益,花钱雇人(或者怂恿一些“愤青”)闹事,破坏正常的茶叶贸易而折腾出来的,目的就是要激怒英国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与民主无关,与自由也无关。当然,其最后还是要被宣传成“民主自由”的伟大事业的。
美国建立之后,其施加的赋税却远远超过了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水平。
欧洲统治世界的秘密就是一手武力、一手欺骗。这话道出了西方文明的本质特征,也可以用于解释近代以来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行径的本质。
纺织业发展的过程与结果足以让人看到,美国前期产业优势的积累主要还有赖于对自由贸易的背弃和对保护主义的应用。
“美国的政治独立,并不意味着经济的独立。贸易的逆差、制造品的输入、原料的输出、对外国投资的严重依赖,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殖民地经济的继续。然而,由于制造业的成长,逐渐减少了对英国商品的依赖,到了19世纪中期,美国顺利地走向一个现代工业国家。而这一切,则是在贸易保护的条件下取得的。
客观地说,美国如果不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应该也能够发展起来,但是坚定的贸易保护主义能够让美国成长得更快。然而,美国在对自己的市场进行高度保护的同时,对打开他国的国门却是不遗余力的。美国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拉丁美洲的资本渗透等,都能够充分说明这一点。”
美国建国后不久,就提出了“门罗主义”原则,认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实际上就是“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一种隐晦说法。这表明,美国对欧洲列强向美洲伸手是极为反对的。
说回到美国,事实上,美国内战的确解放了黑奴,给予了他们自由与资产,但是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因为当时的黑人奴隶普遍缺乏必要的知识、社会关系网络和经营能力,获得自由独立后,生活水平其实还比不上他们是黑奴的时候。
这或许是解放和自由的代价吧!
德国
原本德意志是多个分散的封建君主国和自由市,关税同盟为德意志的崛起起到重要作用,促进了德国工业的发展。
可以说,如果没有德意志关税同盟,就不会有德意志经济的发展,也不会有德意志的统一与强大。与拿破仑的“大陆封锁”相比,德意志的“关税同盟”作为一种贸易战争的手段,更加巧妙,效果更好,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典范。
历史没有如果,历史的发展也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发展从来都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我们只能期望未来不要再出现这么多的悲剧!
纳粹德国的对外贸易“新计划”其实是一种亏损性的贸易政策。德国为了尽快地获得生产中必要的工业原料和战争物资,一方面以国家资助的形式推动工业制成品出口,逐步降低工业品价格以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按越来越高昂的价格支付原料进口货款。
三、 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和破坏
法兰西
拿破仑征服欧洲大陆后,对英国发动“大陆封锁”,禁止欧陆与英国进行贸易往来
可以看出,法国对英国发动“大陆封锁”,与美国试图在全世界封锁中国发展的策略如出一辙,都是先要制造一个借口,将自己置于道义的制高点,然后再切断对手与全世界的经济联系,从而削弱对手。
德意志
统一一直到一战之前,德国面临着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压力
因此,在一战之前,德国同时面临三个方向的压力:英国、法国和俄国。
西方文明自古以来存在一种在中国人看来不可理解的、在东方文明当中根本不存在的冲突:制度冲突。公元前希腊文明内部,雅典和斯巴达之间就因为制度不同而存在长期的冲突。当前中国与西方文明之间的矛盾是多方面的,中国不肯采纳西方制度,也成为西方国家反对中国的重要原因。德国统一之后,英德两国的经济逐渐呈现出不同的模式,这也是英德矛盾的重要侧面。
美国
美国在本书的描述中横行霸道、不可一世,发战争财,一见到自身利益受损就要给压力损人利己。
“美国率先发动的贸易战引发了全球的报复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破坏了国际贸易体系,极大地损害了主要贸易伙伴的利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忍无可忍,被迫纷纷提高关税予以回应,在全世界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大规模的贸易混战由此爆发。”
在这当中,存在这样一个链条:受迫于内部困难→美国发动贸易战→他国反击→世界经济危机→世界大战→全球受到沉重打击→美国单独受益。
日本
>
“经过多次谈判,美国在日本的半导体销售水平也并未改善。1987年3月27日,里根宣布将对3亿美元等值的日本电子产品征收100%的关税。此外,在对日半导体实施贸易保护期间,美国还与日、德、法、英共同签署了《广场协议》,随后日元大幅升值,直到1988年才趋于稳定。
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将重心转向要求日本开放市场,1991年两国达成新的协议。1993年,日本政府同意开放国内电信设备的政府采购,增加公开投标数量,允许外国电信公司加入。至1995年,经过一系列双边谈判及美国实施多种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手段,日本最终应美国要求,使电信业对美实行门户开放”
可以看出,美日贸易摩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摩擦涉及的商品从纤维、钢铁等低级产品发展到汽车、电信等高级产品。第二阶段:摩擦涉及的产业由技术层次较低的产业转向尖端技术领域。第三阶段:美国对日本的要求从增加进口发展到开放市场和调整经济结构。第四阶段:从单项商品和政策制度的摩擦延伸到全面冲突。
“贸易战只是日本经济衰退的导火索,其真正的元凶其实还是日本央行自身。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美日贸易战对日本经济增速的影响是短期的,从时间段来看并没有延续至20世纪90年代。事实上,日本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日元升值压力下日本央行错误的货币政策。《广场协议》签署之后的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在大约一年时间内,日本央行先后5次下调利率以防止通缩风险。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日本股市和房价大涨。随后,1989—1990年,日本央行开始紧缩货币政策,将利率由2%一度加至4.25%,膨胀的资产泡沫瞬间破灭。”
西欧
>
钢铁、汽车、建筑是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普遍重视并扩大钢铁的生产。
1996年12月,美国的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提出合并,组成全球最大的飞机公司。两者都是大型商用喷气式运输机的竞争者,是世界范围内该市场硕果仅存的三大制造商中的两家。另一个便是欧洲的空客。
“为了应对空客A380的压力,波音公司致力于生产一种新的250座的飞机787,以代替原有的767型号飞机。对于美国波音公司的这个项目,日本三菱、川崎及富士财团提供大约35%的资金支持,而这些财团又从日本政府那里获得了低息贷款。华盛顿政府也提供了大约32亿美元的支持,这成为欧洲公司向WTO抱怨的非法补贴。另外,欧盟还指责美国的航空补贴政策是间接的,无法计算补贴的具体数额。美国则指责空客的会计制度一直是不透明的,所得的补贴也无法用确切数字说明。美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后来的实践表明,空客A380的决策是错误的。由于缺少必要的市场,空客在2019年宣布A380将停产。波音787曾经给波音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是因为迫于竞争及利润的压力,波音787匆匆上马,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控制不严,接连出现事故,目前生产也处于停滞当中。”
四、 中国与世界贸易战
涉及到中国部分的时候可以看到作者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所以看的时候也要保持客观。
“闭关锁国”在之前的课本中都被描述得过于片面,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腐朽封建产物,但是读了本书之后,才发现了我对当时的对外贸易情况一直以来的误解。
关税主权是最重要的,也是主权中非常有决定性地位的主权。
宋代的交子、会子,近当代很多国家的货币,都反映的是信用关系。
货币与贸易之间,大致存在这样三个阶段的发展关系。
第一阶段:货币就是商品,商品就是货币。
第二阶段:货币是水,商品是船。船行水上。
第三阶段:商品是水,货币是船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单纯是金融交易的规模,就已经超过商品交易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上述三个阶段通常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常常并存。只是时间越往后,经济发展越充分,社会结构越复杂,全球分工越紧密,后一阶段的表现就越强烈。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国的金融霸权
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了“特里芬难题”。特里芬教授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内在的制度性缺陷。确立美元为国际货币的核心之后,在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贸易体系之间必然出现一个内在的矛盾,因而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难以持久的: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需要发展国际贸易,就必须获得美元以进行国际结算,这就要求美国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出现逆差,以保证美元的输出,否则他国就没有美元可用。但是,持续的贸易赤字必然导致美元日渐不稳定。假如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持续盈余,甚至贸易平衡,就会导致世界贸易中缺乏美元而难以发展。因此,一方面,美元需要保持内在价值的稳定以保障国际交易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美国长期贸易逆差的产生,美元就不可能保持稳定。
霍元甲是清末著名的武术家,据说其力量很大,出拳有千斤之力,所以所向披靡。但是,牛顿第三定律说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霍元甲先天身体底子并不好,承受不住反作用的千斤之力,自己的损耗也很大。美国的金融霸权其实与此类似,它对外部用力越多,占的便宜越多,内部的失衡也就越严重。
布雷顿森林体系及牙买加体系的建立,美国的确直接受益最大,但是全世界也同时受益,因为这两个体系帮助人类突破了“黄金枷锁”。如果从间接综合利益来看,其他国家反而可能受益更大。
“闭关锁国”“一口通商”?
江、浙、闽三关主要面向东洋各国,粤海关则面向西洋、南洋各国。
也就是说,“番商”只许到广东交易只是原则上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那么严格。
受“一口通商”影响比较大的国家其实主要是英国,其他国家受限制较小。但因为英国是具有很大的国际事务话语权的,而正是英国后来编造了中国“闭关锁国”的说法。英国把几乎是专门针对自己的“一口通商”政策夸大为整个中国的对外政策。
这个禁令没有限制中国商人的出洋贸易
事实上,清朝时的中国一直在大规模开展对外贸易。的确,清政府通过“十三行”和“一口通商”等口岸分工的政策对外贸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与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
另外,关税税率的高低应取决于一国经济及产业的发展状况。一般来说,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的时候,应该采用低关税税率。但是,如果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就应该采取较高的关税税率,以保护国内市场及幼稚产业。
当中国无法保护市场的时候,科技投入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投入不能获得足够的回报,又因为严重缺乏应有的回报,因而也就无力进行科技投入。缺乏科技投入,中国的工业也就没有足够的发展壮大的机会。国家力量与一国经济发展是互为因果的。没有强大的国家,就不可能有效地保障一国经济的顺利发展。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实行“一口通商”。这个“一口通商”并不是像很多以讹传讹的那样,即中国只开放广州一个港口从事对外贸易。实际上,当时中国从事对外贸易的港口很多,不过对于当时主要的西方国家,如英国、法国、美国等,却只允许它们在广州从事贸易。其他的港口,如福州、宁波、上海等,则针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只是因为英国、法国和美国这些国家发展较快、国力较强,而且善于制造舆论,所以给大众这样一个印象:中国“闭关锁国”,只有一个港口对外经商。而后世的中国人出于各种原因,或者受到蒙蔽,大多居然也相信这一点。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与美国内战(1861—1865年)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重合,而且都事关当时英法两国的重大经济利益,所以美国学者裴士锋《天国之秋》一书认为英国把介入太平天国运动当作其介入美国内战的替代。
《广场协议》是否为阴谋姑且不论,但是如果我们拿日本的境况与德国对比就会发现,《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经济停滞,日本方面也是要承担很大的责任的
德国马克并没有消失,而是披上了“欧元”这层外衣,欧元实质上是马克国际化的“升级版”。所以,欧元对于德国而言不再是一种外部力量强加的货币,而是其利益成长与扩展的象征。
货币统一及法币的发行作用明显,意义重大。改革的成果是显著的,货币供应量的加大,适应币制改革之后出现的经济复苏和对货币需求增加的局面,也刺激了物价的上涨。
以前历史课本里就强调万隆会议,在这里才知道,在美国的封锁中,万隆会议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多么深远的作用。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是战后第一次完全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9个亚非国家。我国政府派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对打破“封锁”“禁运”在亚非地区设置的障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会议把经济合作列为第一项议程,通过了经济合作的决议,强调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迫切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办法
1958年夏天,中苏之间因“长波电台”和“联合(潜艇)舰队”事件发生争执。到1960年春夏之际,中苏双方在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赫鲁晓夫突然撤回在华全部专家,中国与苏联分道扬镳。
乌拉圭回合——“入世”的艰难
1994年4月12日至15日,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在北非摩洛哥的马拉喀什举行,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与会各方签署《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最后文件》和《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国代表团参会并签署《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最后文件》。